《闽南风》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找出泉州“味” ——利用本土资源建闽南特色

 
来源:闽南风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一、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开启寻“宝”之旅 (一)选择素材,激发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家乡得天独厚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其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本土课程资源的合理引入,在教育实践中不仅促进了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于是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身处富有闽南特色建筑地区的优势,将这一资源作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良好素材,开发适合幼儿的课程内容,提取可以利用、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我们以到白水营公园为契机,带领幼儿走入自然,融入社会,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将公园里富有闽南特色建筑的墙、镂空窗融入到课程当中。通过开展常识活动《美丽的镂空窗》、《有趣的蚵壳厝》、公园寻宝等,让幼儿对话本土资源,初步感受了解本土文化。教师以到开元寺公园秋游为契机,鼓励幼儿寻找公园内有特色的燕尾脊,通过寻宝、写生的方式,让幼儿感受燕尾脊的造型美。幼儿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后,在用肢体动作创编燕尾脊造型时,他们总能三三两两合作,创编出非常有特色的造型。 (二)亲子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纲要》同样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以年段课题《闽南文化背景下以家庭小分队助推幼儿快乐学习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本土资源,在班级成立了“家庭小分队家长委员会”,借助家庭小分队的形式,让家长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和活动室的限制,让幼儿通过多感官去感受自然资源带给自己的神奇魅力。 本学期,我们家庭小分队组织的形式跟小班略有不同,我们将家庭小分队活动菜单提前告知家长,让他们了解活动的目的与价值,通过自由组队,推选不同的成员担任新组长。在组织家庭小分队之前,邀请新组长们与教师共同讨论确定不同组的活动方案,并让他们参与活动的设计、计划。提前到各个地方踩点,设计出不同的寻宝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各种不同的闽南特色建筑。 我们班级组织开展了到“五店市寻宝打卡”“白水营画特色镂空窗”“金鱼巷寻鱼探古迹”“走进源和1916”“西街寻古厝”活动,让孩子、家长亲临其境、亲身感受,发现探索红砖厝的颜色美、造型美,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利用早谈、集中教育活动与幼儿一同交流家庭小分队中的发现,帮助他们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闽南古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底蕴。结合之前秋游到白水营公园寻特色镂空窗,我们在家庭小分队活动中,让家长再次带领幼儿到白水营公园,进一步观察镂空窗花纹、造型的不同,并通过写生的方式,让他们画出观察到最喜欢的镂空窗。孩子们在看、说、走、听等多感官的参与下,亲历其境,亲身体验,进一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也让爱家乡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萌芽,在探古厝的旅途上,共同感受、探索、学习、成长。 在活动结束后,家长们也积极撰写活动报道、活动心得,通过他们的活动感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觉得开展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同伴间、亲子间的情感,还能让孩子们在游玩中通过走访、观察、亲近闽南古建筑,开拓了视野,亲身体验闽南的传统文化及感受,也让家长们充分了解到闽南课程的相关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同时也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融合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课程 (一)整体规划,融合本土文化资源,创设基本区域和特色区域 我们将本土资源渗透在区域环境、主题内容中。幼儿是最纯真的,他们的思想跳跃性很强,让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思维,结合本土资源的特色,往往能够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探索、自由创作,开发思维,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教师可以在班级活动室融合闽南砖块的元素,在每个阶段的活动环境创设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参与布置,让幼儿一跨入班级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本土文化氛围,让幼儿在环境中浸润,在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创造。 (二)有得放矢,根据孩子“最近发展区”,渗透本土文化教育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们追随幼儿的脚步、兴趣点,明确幼儿的发展目标,围绕年段子课题——“印象源和堂”生成式课程构建研究,与年段老师一同到源和堂进行调研,发现闽南文化呈现的形式是多元的。通过区域活动创设深化和完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模式的“闽南建筑体验馆”。借助幼儿的小手和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学习、创作,创造出他们眼中的闽南古厝风貌,进一步增进幼儿对闽南特色文化的了解,增强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建筑美的喜爱之情。 我们将展馆分为三个体验区:“古厝建筑工地”“镂空窗印制坊”“古厝手工作坊”,帮助更多孩子获取多元的闽南文化。例如,古厝建筑工地”中投放积塑、花片、砖块等建构材料,增进幼儿对闽南特色建筑的了解,萌发对家乡建筑美的喜爱之情。在“镂空窗印制坊”中投放了水粉颜料、调色盘、卡纸、水粉刷、吹塑纸,提升幼儿绘画技能、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古厝手工作坊”中提供小红砖、水泥浆引导幼儿建房子,通过认知房屋建造过程和构造感知立体空间。由于幼儿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能通过绘画、刮画、刻画、拓印等多种形式,尽情地表达表现、创造富有个性的镂空窗艺术作品,孩子们的作品虽然显得粗糙、稚拙,却凝聚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主题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把课程预设与生成的整合与统一,主题与领域之间的有机结合,由点及面,层层推开,完成对闽南传统建筑的感知。 区域活动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手段,同时又是教育的本身,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发挥“小区域,大智慧”的作用,将闽南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手法融入到体验馆中,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更有趣、体验操作更真实、表达表现更自如。 本土教育资源是一笔不可缺少的财富,闽南古建筑代表着浓浓的泉州“味”,它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我们将它融入到我们的特色课程当中,进行开发和挖掘,孩子们通过从各种不同的特色视点的积累、延伸、交汇,构成对家乡立体的、统一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人文资源和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 [1]范志芳.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构建特色园本课程[J].甘肃教育,2016(09). [2]毛丹萍.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探索幼儿教育新路[J].华夏教师,2014(06). [3]陶金玲.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的建构思路[J].学前课程研究,2007(10). [4]赵睿.立足本土文化 奠基素质教育——赴厦门第九幼儿园考察有感[J].内蒙古教育,2012(07). [5]雷丽红.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学周刊,2016(01). [6]林競.以本土化环境创设为依托的方案教学研究——以闽南文化环境创设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7]龚凤娥.挖掘本土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特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 一、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开启寻“宝”之旅(一)选择素材,激发探索欲望《纲要》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家乡得天独厚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其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本土课程资源的合理引入,在教育实践中不仅促进了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于是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身处富有闽南特色建筑地区的优势,将这一资源作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良好素材,开发适合幼儿的课程内容,提取可以利用、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我们以到白水营公园为契机,带领幼儿走入自然,融入社会,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将公园里富有闽南特色建筑的墙、镂空窗融入到课程当中。通过开展常识活动《美丽的镂空窗》、《有趣的蚵壳厝》、公园寻宝等,让幼儿对话本土资源,初步感受了解本土文化。教师以到开元寺公园秋游为契机,鼓励幼儿寻找公园内有特色的燕尾脊,通过寻宝、写生的方式,让幼儿感受燕尾脊的造型美。幼儿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后,在用肢体动作创编燕尾脊造型时,他们总能三三两两合作,创编出非常有特色的造型。(二)亲子活动,形成教育合力《纲要》同样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以年段课题《闽南文化背景下以家庭小分队助推幼儿快乐学习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本土资源,在班级成立了“家庭小分队家长委员会”,借助家庭小分队的形式,让家长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和活动室的限制,让幼儿通过多感官去感受自然资源带给自己的神奇魅力。本学期,我们家庭小分队组织的形式跟小班略有不同,我们将家庭小分队活动菜单提前告知家长,让他们了解活动的目的与价值,通过自由组队,推选不同的成员担任新组长。在组织家庭小分队之前,邀请新组长们与教师共同讨论确定不同组的活动方案,并让他们参与活动的设计、计划。提前到各个地方踩点,设计出不同的寻宝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各种不同的闽南特色建筑。我们班级组织开展了到“五店市寻宝打卡”“白水营画特色镂空窗”“金鱼巷寻鱼探古迹”“走进源和1916”“西街寻古厝”活动,让孩子、家长亲临其境、亲身感受,发现探索红砖厝的颜色美、造型美,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利用早谈、集中教育活动与幼儿一同交流家庭小分队中的发现,帮助他们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闽南古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底蕴。结合之前秋游到白水营公园寻特色镂空窗,我们在家庭小分队活动中,让家长再次带领幼儿到白水营公园,进一步观察镂空窗花纹、造型的不同,并通过写生的方式,让他们画出观察到最喜欢的镂空窗。孩子们在看、说、走、听等多感官的参与下,亲历其境,亲身体验,进一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也让爱家乡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萌芽,在探古厝的旅途上,共同感受、探索、学习、成长。在活动结束后,家长们也积极撰写活动报道、活动心得,通过他们的活动感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觉得开展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同伴间、亲子间的情感,还能让孩子们在游玩中通过走访、观察、亲近闽南古建筑,开拓了视野,亲身体验闽南的传统文化及感受,也让家长们充分了解到闽南课程的相关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同时也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融合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课程(一)整体规划,融合本土文化资源,创设基本区域和特色区域我们将本土资源渗透在区域环境、主题内容中。幼儿是最纯真的,他们的思想跳跃性很强,让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思维,结合本土资源的特色,往往能够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探索、自由创作,开发思维,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教师可以在班级活动室融合闽南砖块的元素,在每个阶段的活动环境创设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参与布置,让幼儿一跨入班级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本土文化氛围,让幼儿在环境中浸润,在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创造。(二)有得放矢,根据孩子“最近发展区”,渗透本土文化教育“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们追随幼儿的脚步、兴趣点,明确幼儿的发展目标,围绕年段子课题——“印象源和堂”生成式课程构建研究,与年段老师一同到源和堂进行调研,发现闽南文化呈现的形式是多元的。通过区域活动创设深化和完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模式的“闽南建筑体验馆”。借助幼儿的小手和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学习、创作,创造出他们眼中的闽南古厝风貌,进一步增进幼儿对闽南特色文化的了解,增强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建筑美的喜爱之情。我们将展馆分为三个体验区:“古厝建筑工地”“镂空窗印制坊”“古厝手工作坊”,帮助更多孩子获取多元的闽南文化。例如,古厝建筑工地”中投放积塑、花片、砖块等建构材料,增进幼儿对闽南特色建筑的了解,萌发对家乡建筑美的喜爱之情。在“镂空窗印制坊”中投放了水粉颜料、调色盘、卡纸、水粉刷、吹塑纸,提升幼儿绘画技能、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古厝手工作坊”中提供小红砖、水泥浆引导幼儿建房子,通过认知房屋建造过程和构造感知立体空间。由于幼儿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能通过绘画、刮画、刻画、拓印等多种形式,尽情地表达表现、创造富有个性的镂空窗艺术作品,孩子们的作品虽然显得粗糙、稚拙,却凝聚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主题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把课程预设与生成的整合与统一,主题与领域之间的有机结合,由点及面,层层推开,完成对闽南传统建筑的感知。区域活动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手段,同时又是教育的本身,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发挥“小区域,大智慧”的作用,将闽南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手法融入到体验馆中,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更有趣、体验操作更真实、表达表现更自如。本土教育资源是一笔不可缺少的财富,闽南古建筑代表着浓浓的泉州“味”,它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我们将它融入到我们的特色课程当中,进行开发和挖掘,孩子们通过从各种不同的特色视点的积累、延伸、交汇,构成对家乡立体的、统一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人文资源和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参考文献:[1]范志芳.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构建特色园本课程[J].甘肃教育,2016(09).[2]毛丹萍.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探索幼儿教育新路[J].华夏教师,2014(06).[3]陶金玲.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的建构思路[J].学前课程研究,2007(10).[4]赵睿.立足本土文化 奠基素质教育——赴厦门第九幼儿园考察有感[J].内蒙古教育,2012(07).[5]雷丽红.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学周刊,2016(01).[6]林競.以本土化环境创设为依托的方案教学研究——以闽南文化环境创设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6).[7]龚凤娥.挖掘本土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特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

文章来源:闽南风 网址: http://mnf.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2881.shtml


上一篇: 基于游戏化的闽南童谣教学表演实践研究
下一篇: 2021年《南风》杂志约稿函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闽南风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